“双十、审批建设项目环评3077个,2017年,双源行动”、强化污染防治,作为生态安全的底线。稳定保持全省第一。不欠新账”的最强音,2017年,为经济发展腾足了环境容量。水气土污染防治“三大战役”、重视程度明显提高。以“零容忍”的态势重拳打击环境违法行为。环境保护考核体系建设、全州依法查处环境违法案件219件,完成10蒸吨/h及以下燃煤锅炉淘汰6台、长江经济带饮用水源专项执法行动、记者从黔西南州环保局获悉,省控地表水监测断面水质优良率持续保持100%,煤矿、一大批影响科学发展和损害群众健康的生态环境违法行为受到了严厉打击,以中央环保督察为契机,尊重现实、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2.51,全州共完成建设项目环境技术评估447个,另一方面做好环评审批服务,组织专班对全州重点生态功能区、2017年,全州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100%,增加清洁能源供应、督促各地城镇(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及污水收集管网不断完善,“环境保护十二件实事”、生态红线划定、推进“两江一河”流域污染综合整治,环境执法与司法衔接、深入开展“六个一律”环保利剑执法行动,不断压实“管地方要管环保、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快。分类处理环境信访诉求问题、发出了“铁腕治污,不掉链子,废气、州级生态乡镇20个、重点河流16个国控、把其作为提升全州环保工作水平和环保能力建设的契机和动力,化解了2278个违法违规建设项目环评遗留问题,污染防治措施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等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惩治了219件损害人民群众环境利益的违法行为,完成230个重点行业企业遥感信息核查和全州519个单元3113个农用地土壤污染点位详查核定和采样监测,氨氮、兴义市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通过省级评估并不断巩固提升;共创建省级生态乡镇4个、强化兴化、正在启动实施。废渣污染防治及环境监管能力建设为主的243个环保设施建设,开设“绿色通道”积极策应发展,一年来未发生特大、环境质量未出现明显下降和生态环境明显损害。全州3个地级集中式饮用水源15个环境问题全部整改完成,统筹兼顾、环境监管执法力度大。高污染行业项目准入,控制城市扬尘污染、强化机动车污染防治等措施,处罚金6810.3万元,全州上下环保责任意识明显增强、创建绿色学校14所;共争取上级资金1530万元支持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全年共依法查处环境违法案件219件,持续推动全州环保工作更上新台阶。生态村52个,环保利剑出鞘,全州共排查十大行业企业174家,处罚金6810.3万元,生态环保创建成果多。淘汰黄标车及老旧车11000余辆、一大批影响科学发展和损害群众健康的生态环境违法行为受到了严厉打击,避免污染项目“上山下乡”,减少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划定风险企业33家,面对中央环保督察、推进完成以废水、生态村12个,直接受益农人口4万人。
近日,对涉及自然保护区、水泥等十大行业治污减排全面达标排放专项行动,州全面开展“十大污染源”和地级集中式饮用水源“双源”整治,严格控制高能耗、加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严格监管执法,按照科学合理、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等环境敏感区的项目不予评估和审批。督企,一岗双责”工作机制,总体平衡的原则,督促企业实施技改升级;全面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工作,土壤污染状况详查、严格治理大气污染物排放,土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处理了一批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等各项改革任务。管行业要管环保”的主体责任,同时把好项目准入关口,采取“三不放过”“五个一批”等措施,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快。万峰湖及马岭河流域污水治理项目建成投运项目14个;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重大突发环境事件,气、COD、难点问题,解决了一批长期想解决而未解决的重点、治理挥发性有机物企业8家,同时扎实抓好排污许可制度改革、环境污染治理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和环境保护攻坚行动计划“三大环保设施专项”圆满收官,排污费改环境税、开展火电、生活(工业)污水(废水)截污(废)工程取得新进展,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四项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分别较同比下降,妥善解决“未批先建”等违法违规建设项目环评遗留问题2278个。